提到体育明星这个群体,大家总会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期待,可人们恰恰容易忽略他们赛场之外也是普通人这一事实 。
赛场表现才是核心价值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平常很少写体育明星的那些风流韵事和乱七八糟的私生活这类话题,一直以来也不倡导体育迷把体育明星当成什么道德楷模去崇拜。毕竟,这些年在体育圈见过、听过太多体育明星的风流韵事和私生活烂糟事,十几年前就已经脱敏,见怪不怪了 。体育明星们也是人,他(她)们值得公众追捧和赞扬的地方,主要应该体现在赛场上那些卓绝的体育技艺,走下赛场他(她)们其实也就是普通的饮食男女,没必要过度神化 。
赛场与生活的界限
同样的,体育明星向公众展示的主要是自己在赛场上的竞技能力,走下赛场回到生活中,那就都是普通人,会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生活琐事 。不能指望他们在赛场之外还时刻保持着那种光环,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真实的生活空间,不能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绑架他们的私人生活 。
追星者的畸形心态
体育明星外形大多高大俊朗,自带一种吸引眼球的光环,有些追星者就不只是喜欢和明星近距离接触那么简单了,还想探索“负距离”的深入交流,甚至特别热衷于在体育明星圈子中搞“集邮”,竞相以能和明星欢好为荣,这种心态真的是让人觉得有点扭曲 。这种一味盲目追求与明星发生关系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明星个人生活的一种严重干扰,完全扭曲了追星的本来意义 。
性资源易得的隐患
正是因为体育明星在一些方面有着特殊的魅力,导致他们在性资源方面来得太过容易,以致于体育圈的风流韵事才会那么不胜枚举,数都数不过来 。就说美国,很多体育明星还特别沾沾自喜地在个人自传里头晒自己的那些所谓“战绩”,甚至以千人斩而自居,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
体育圈风气的转变
罗德曼就对张伯伦的两万纪录十分不爽,直接直言那就是吹牛足球直播网,他在自己的个人自传里不仅大谈特谈NBA的风月之事,还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频次来驳斥张伯伦吹牛,甚至还自曝曾经有男球迷带着自己的妻子来约他一起切磋技艺,这种事情听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让罗德曼比较感慨的就是,上世纪70、80年代乃至90年代前期,在球员酒店门口排队的女球迷大多是真心实意仰慕球员,希望能和球员切磋技术的,纯属是为了体验NBA级别的床榻技术,享受的是过程本身 。而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NBA大批球星成为千万富翁,情况就变了,往往是一些“骨肉皮”、社交名媛(说白了就是职业选手)打着女球迷的名义来约球员,结果下床后第一时间就提出金钱或者物质要求,这就让球员觉得很倒胃口,纷纷连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觉得那种纯粹的情感交流已经不存在了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只要测评效果好,有些人不仅会主动提出给对方在迈阿密购置豪宅、表态要给对方生孩子,而且还会向圈内姐妹推荐像皮蓬这种所谓的大器之材,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商品交易一样,真的是刷新了人的三观 。
理性看待体育明星
当然了,即便我在这里苦口婆心、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一厢情愿地希望明星能做到德艺双馨,各方面都完美无缺 。但我只能说,方方面面都尽善尽美的体育明星几乎是没有的,能成为道德楷模更是罕见,起码我自己长这么大是没见过 。其实来体育圈找道德模范,本身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缘木求鱼的做法,如果你真想找道德模范,那你应该去看《感动中国》才对,那里的人物才是真正用行动诠释道德的榜样 。体育明星是靠体育技能走红的,你在要求他练出顶级技术的同时,还要他拥有那种令人敬仰的至高道德水准,这是不是有点太求全责备了,对他们来说压力也太大了 。近年来,中国职业体育圈子中也是隔三岔五就曝出各种脐下三寸的事情,从球员到教练,再从领队到高管,被捅破的或者私下流传的此类事件实在是不胜枚举,让人应接不暇 。所以说,如果你喜欢一个体育明星,多欣赏他(她)在赛场上的竞技表现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一定求全责备地让他在场下也是个完美的道德楷模,毕竟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你觉得我们到底该不该对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抱有过高的道德期待?